京東阿里物流之爭的焦點在哪,?
剛剛在商超領域“干了一架”,京東,、阿里又在物流領域叫起了板,。京東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劉強東日前參加一檔電視節(jié)目時談道,“未來幾大快遞公司的利潤都會被菜鳥吸走”,。隨后,,菜鳥方面給出尖銳回應:“劉強東不懂”。從模式上看,,由于雙方并不具備太多可比性,,但還要大動干戈,赤裸裸的互揭傷疤背后其實是對合作伙伴的爭奪,。
互揭傷疤示強
與此前在商超領域對未來“目標”叫板不同,,此次京東和阿里則來了次互揭傷疤,。
在日前播出的央視《對話》欄目中,劉強東在評價京東物流的競爭對手菜鳥網絡時談道,,“菜鳥網絡本質還是要在幾個快遞公司之上搭建數(shù)據(jù)系統(tǒng),說得好聽一點是提升快遞公司效率,,說得難聽一點,,最后,幾家快遞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吸走”,。
“吸利潤”一說引得菜鳥方面極為不滿,。菜鳥網絡新聞發(fā)言人回應稱,能有這樣的想法,,只能說明劉強東真的不懂什么叫平臺共享,。“一家沒有平臺共享思維的企業(yè),眼界只能停留在榨取合作伙伴利潤養(yǎng)活自己上,,不可能理解賦能伙伴,、提升行業(yè)、繁榮生態(tài)的意義,。”這位發(fā)言人說,。
為了達到踩對方的目的,雙方直擊對方痛點,。劉強東表示,,阿里掌握著上游流量,“快遞公司都明白這點,,但已沒有辦法離開”,。在劉強東看來,不聽菜鳥的話只會被踢出局,。
打壓集團戰(zhàn)略
雖然雙方把各自視為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不過從模式上看兩者卻有很大不同。雙方都早已認識到物流能力在整體發(fā)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中國快遞協(xié)會原副秘書長,、永驛物聯(lián)智庫資深專家邵鐘林看來,此番大動干戈與此前的口水仗不同,,都是在強調自身物流方面的優(yōu)勢,,揭露對方集團戰(zhàn)略中的不足。
邵鐘林認為,,從模式上看,,雙方并不具備太大可比性,“從多個層面看,,目前的格局也符合市場行為”,。以自營電商平臺起家的京東在物流方面同樣采用自建模式,,涉及倉儲、配送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而以平臺起家的阿里在物流方面依舊采取平臺戰(zhàn)略,。在邵鐘林看來,這也是發(fā)展模式所決定的,。
在互相叫板之時,,雙方也在互相“學習”,強化整體物流體系的搭建,。今年1月,,菜鳥網絡宣布聯(lián)合6家快遞公司推出眾包業(yè)務。今年4月,,京東到家便宣布與眾包物流平臺達達進行合并,。此外,阿里研究院物流研究專家酒貍在反駁劉強東觀點時坦言,,倉配也是菜鳥的三大戰(zhàn)略之一,,“阿里正在進行倉配轉型,菜鳥倉儲面積年內將到達250萬平方米,,離京東的430萬平方米還有距離”,。
拉攏小伙伴
“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成為本次事件的風暴中心。雖然京東,、阿里你來我往,,但快遞公司作為“涉事者”卻鮮有發(fā)聲。某不愿具名的快遞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雙方說法從各自角度看都有道理,,意圖也很明顯,就是想拉攏更多快遞伙伴加入到自己的陣營,,或拆對方臺,,不過對于快遞企業(yè)而言,當下最主要的還是打好本輪資本戰(zhàn),,爭取在這一輪洗牌中取得勝利,。
該業(yè)內人士坦言,在菜鳥體系中,,菜鳥掌握著上游流量資源,,因此地位更為強勢。不過,,邵鐘林也坦言,,雖然表面上看快遞企業(yè)處于下游,但快遞企業(yè)也并不會完全按菜鳥套路來,“企業(yè)不會把所有東西都押在一方面,,這也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
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對“三通一達”這樣的主流大型快遞企業(yè)而言,,目前正抓緊進行資本化運作,,這將直接決定未來企業(yè)的市場地位。而上市之后,,快遞企業(yè)的話語權也將更多轉移到資本市場,。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