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GMV暴增背后 真實的核心秘密是什么?
在這一輪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上市潮中,最年輕的拼多多無疑是最備受熱議的,。
7月17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更新了此前提交的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掛牌,,估值有望突破240億美元,。這意味著創(chuàng)立僅2年10個月的拼多多,市值將接近半個京東,、4個新浪,、20個搜狐、80個聚美優(yōu)品,。
從迅速進入大眾視野的“電商黑馬”,,到“3億人都在用的購物APP”,再到“新電商第一股”,,拼多多在截至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GMV(總成交金額)已達到2621億元,活躍買家3.44億,。不斷刷新業(yè)績數(shù)據(jù),,受到極高關注的同時,拼多多這個年輕的電商平臺,,也被投來諸多質疑的眼光,。
有聲音認為,拼多多GMV暴增的背后,,是便宜沒好貨的商業(yè)游戲,。誠然,定位于做大眾化的消費升級,,深挖在淘寶,、京東未能觸及到的用戶群體,成為與平臺電商,、自營電商并駕齊驅的“第三極”,,實惠、拼團裂變是拼多多的殺手锏,,也遇上了商家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平臺“背鍋”的焦慮,。
但對于一個以移動電商和社交媒體相結合的新商業(yè)模式,這些每個電商平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是否就該掩蓋拼多多的差異化模式亮點,?GMV暴增背后,真實的核心秘密是什么,?
Q2繼續(xù)強勁增長
拼多多火箭上市的速度,,有著與之匹配的亮眼財務數(shù)據(jù)。
隨著最新招股書的披露,,拼多多在2018年Q2的持續(xù)強勁增長再次引起關注——月活躍用戶較Q1增長17%至1.95億,,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拼多多GMV達2621億元,。
持續(xù)的高速增長,,是這位年輕的“潛力股”即使還處于虧損,但仍然被投資機構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17年開始轉型,,拼多多找到了目前最具持續(xù)盈利能力的商業(yè)模式。這一年里,,拼多多的收入結構從依靠自營商品銷售轉變?yōu)樵诰€營銷和傭金,,總營收迅速飆升至17.44億元。
而這個數(shù)字在2018年Q1就已被實現(xiàn)了將近80%,。2018年Q1,,拼多多總營收13.8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37倍,,其中在線營銷(包括關鍵詞競買,、廣告等)貢獻了80%,平臺依照商品價值向商家收取0.6%的傭金收入,,則占比20%,。
隨著業(yè)務結構的調整,拼多多毛利率和凈利率都有了顯著提升,,這為未來盈利作出了良好鋪墊,。2016年,拼多多毛利率還只是-14.5%,,到了2018年Q1,,毛利率已提升至76.98%。同時,,凈利率也-57.84%提升至-14.52%,。
由此可見,虧損的持續(xù)發(fā)生并非因為拼多多的盈利能力不足,,而是隨著業(yè)務量增加而存在,。業(yè)內對目前的虧損保持樂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認為,“只要開源節(jié)流,、開發(fā)盈利產(chǎn)品,,加上IPO后有融資進來,現(xiàn)金流還是非常充沛,。”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同樣是得到市場及資本肯定的關鍵,。
更新的招股書顯示,拼多多將以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價格區(qū)間,,發(fā)行856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最高擬融資18.7億美元。若按價格高位計算,,其市值將突破240億美元,。與今年3月拼多多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時,125億美元的估值相比,,幾近翻倍,。
坐擁微信的龐大流量,拼多多更是顯露出超越京東之勢,。極光大數(shù)據(jù)顯示,,拼多多在今年3月滲透率達22.4%,僅次于淘寶,,環(huán)比增長15.6%,,增長率遠高于淘寶和京東。
拼多多用短短3年,,做到了淘寶5年,、京東10年的GMV數(shù)字,成為社交電商“新大佬”,,并逐漸帶領社交電商成為零售電商行業(yè)與平臺電商,、自營電商并駕齊驅的“第三極”。在這背后,,與拼多多極致性價比,、大眾消費升級的模式是分不開的。
“坑多多”還是“香餑餑”,?
飛速成長的同時,,拼多多也有煩惱。
打開拼多多APP不難發(fā)現(xiàn),,平臺智能化推薦商品時,,弱化了商家的身份,,讓每一款產(chǎn)品都有可能成為“爆品”。事實上,,這對消費者而言,,更容易買到自己需要的、好的商品,,而非一味地追逐品牌店鋪,;對于商家而言,也更為公平,,只要商品好,,都有同等的機會銷售給用戶。
而如此做法帶來的副作用是,,當消費者買到質量不好的東西時,,往往第一反應是“拼多多賣假貨”,而不是“XX商家賣假貨”,。
目前,,拼多多全平臺商家數(shù)量達到100多萬,為這部分不合規(guī)的商家“背鍋”的拼多多,,卻不知不覺地成了一小部分人口中的“坑多多”,。
但客觀來說,和售假之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只是在實惠的平臺上出現(xiàn)假貨問題的幾率可能更高,,但便宜不是假貨的罪魁禍首。相反,,為了打假,,拼多多下了比其它平臺更重的決心和功夫。
2017年,,拼多多主動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黑名單封殺售假商家回流率低于5%,,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同時,還設立1.5億消費者保障基金,,幫消費者處理售后糾紛并維權索賠,。
“坑多多”是個誤會,“香餑餑”才是現(xiàn)實,。
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拼多多迎來一支由知名商業(yè)領袖和頂級學者組成的“豪華”顧問委員會,其成員包括高盛前總裁約翰·桑頓(JohnL.Thornton),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以及人工智能專家,、前百度總裁陸奇等。約翰·桑頓認為,,只有那些“長期價值追求者”(long-term greedy),,才真正懂得創(chuàng)造價值的內涵并具備領袖潛質。
此次計劃登陸納斯達克,,拼多多將以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價格發(fā)行85,600,000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最高擬融資18.7億美元,其中騰訊和紅杉資本將在此輪IPO中擬各增持2.5億美元,。
受到多家國際頂級投資機構青睞,,也是拼多多商業(yè)模式可持續(xù)性的強力佐證。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拼多多活躍買家數(shù)達3.44億,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從674元增至763元,。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小部分低質量商品的存在并不代表整個拼多多不被消費者認可。
相反,,活躍買家數(shù)量和消費額的上升,,恰恰說明了更多消費者選擇拼多多,在拼多多平臺上買了更多的東西,。
開啟“新電商時代”
拼多多用3年時間做到了“獨角獸”,,并即將在資本市場再次起航,相比起小部分的挫折,,它將如何引領“新電商時代”更值得期待,。
今年3月,淘寶低調上線“淘寶特價版APP”,,隨后京東也推出“京東拼購”,,雙雙對標拼多多。在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看來,,迅速成長的拼多多足以引起阿里,、京東的不安。另一方面,,巨頭們對社交電商的試水,,也表明了拼多多定位的前景廣闊。
但顯然巨頭們的這次嘗試還難以撼動拼多多,,2018年Q2,,拼多多的平均月活用戶達1.95億,較Q1增長17%。而據(jù)易觀千帆數(shù)據(jù),,淘寶特價版自上線以來,,在同一時期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僅為88.16萬,與拼多多還遠不在一個量級,。
這正是拼多多GMV暴增背后,,真實的核心秘密所在。
曹磊指出,,與社交網(wǎng)絡的嫁接正在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這標志著消費零售電商行業(yè)正開啟“去中心化”的新紀元,其中僅微信生態(tài)圈體系內的基于社交的電商年GMV規(guī)模不在1萬億元人民幣話下,。
以拼團,、朋友圈鏈接為社交切入口,拼多多真正將“社交+電商”付諸實踐,,做到了巨頭們都難以實現(xiàn)的商業(yè)模式,。“大量的真實的用戶需求和中低端商戶得到對接,同時也避開了大牌廣告的壓制,,事實上拼多多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流量基礎,。”方格道破拼多多的裂變基因。
互聯(lián)網(wǎng)流量紅利結束后,,傳統(tǒng)電商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盈利難度加大。如此一來,,資本向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流量成本低,、潛力巨大的社交電商傾斜,是理所當然的情況,。因此,,拼多多以高估值沖刺“新電商第一股”,意味著“新電商時代”正被開啟,。
作為“新電商”引領者,,拼多多在招股書中特別提及,公司將在2018年繼續(xù)加大對“拼農(nóng)貨”計劃的流量扶持力度,。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