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攪局電商:阿里京東們恐慌了嗎
各大互聯(lián)網公司正在加速進軍金融業(yè)務,,而傳統(tǒng)銀行也在暗度陳倉,,推出電商業(yè)務。
3月23日,,工商銀行召開聲勢浩大的互聯(lián)網金融產品發(fā)布會,,其中就包括“融e購”電商平臺,。事實上,,“融e購”早在14個月就已經上線,,據稱目前注冊用戶達1600萬人,累計交易金額突破1000億元,。
另一家傳統(tǒng)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行動更早,,2012年6月18日,建行的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上線,。2014年,善融商務的日均瀏覽量突破1600萬,,日均訪客數突破34萬,,全年累計成交額462億元,交易筆數218.8萬筆,。
這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一個可以對比的數字是京東經過十年的發(fā)展,才在2013年實現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然而,,巨額交易的背后,并不能說明銀行攪局電商成功,,相反,,銀行電商和淘寶、京東這樣一般意義上的電商相去甚遠,,他們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首先,,銀行電商的用戶體驗很差,完全背離了電子商務的本質,。為了了解融e購和善融商務的消費者反饋,,一鯊專門搜索了相關用戶評論和反饋,發(fā)現了不少用戶的親身感受,??傮w而言,用戶反映最大的問題在于價格貴,、送貨慢,。例如有個用戶在微博上這樣說:冬天的時候在@融e購 上買了一個取暖器,現在春天都要過夏天馬上來了還是沒有物流信息,,呵了個呵,。
電子商務尤其是B2C的電子商務,與傳統(tǒng)零售相比的本質優(yōu)勢就是價格低,、服務好,。但是,銀行電商卻與這個原則背道而馳,,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好的用戶體驗,再大牌的公司都無法在市場生存,。
其次,,銀行電商的交易額也暗藏玄機。在善融商務的“金融超市”和“房E通”頻道,,用戶可在線購買基金,、理財產品、貴金屬,、外匯,、保險等產品。眾所周知,,建行的傳統(tǒng)特色業(yè)務之一是住房貸款,,據介紹,未來將實現線上直接申請住房貸款,。融e購也是如此,,萬科集團總裁郁亮在工行的發(fā)布會上表示,希望今年在融e購平臺上完成超過100億元的銷售額,。換句話說,,現在銀行電商上的相當多交易額都是金融理財類產品或者房產購買,這種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電商有著很大的不同,。
再次,,就像善融商務,、融e購這樣的名字所透露出的信息,傳統(tǒng)銀行做電商,,根本不是一般意義上為了銷售商品的消費商城,,其本質是推廣其金融業(yè)務。例如,,銀行電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為了推廣信用卡分期,,這就像銀行最初在信用卡賬單中夾帶的購物廣告一樣,不是為了真的賣商品,,而是為了推廣信用卡分期支付,,從而獲得分期手續(xù)費和利息收入。
善融商務的目的更為直接,,建行善融商務個人商城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善融商務并不是純商業(yè)運作,而是旨在為傳統(tǒng)業(yè)務通過電商平臺撮合交易,,這決定了其經營模式最大特點在于商融合作,。結合傳統(tǒng)金融產品與服務,為客戶構建建行一體化資源,。
所以,,銀行做電商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那就是還是為了在B端進行商家和金融的對接,,在C端為了推廣其金融業(yè)務,。無論是融e購還是善融商務,都是采用平臺入駐的方式,,而且對于入駐的商家采取邀請制,、三年免交易費,基本不通過平臺傭金來獲利,,這和淘寶,、天貓有明顯的差異。
這一切都決定了銀行電商不可能以消費者的體驗為中心,,無論是商品豐富度,還是商品價格,,或者快遞服務,,或者購買過程中的體驗,都與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差距太大,。就連融e購、善融商務這樣的名字或者域名,,都更像是一個金融業(yè)務名字,,而不是一個針對最終消費者的購物商城,。
傳統(tǒng)銀行做電商,總體來說,,還是披著購物外衣的金融業(yè)務推廣,,是金融業(yè)務的網絡版,與真正的電商相去甚遠,,如果無法保證用戶體驗的話,,很難不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的結局,。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