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做電商的限制與前景
媒體做電商一直是互聯(lián)網熱點,,但成功者寥寥,。十幾年前門戶網站便在嘗試流量變現(xiàn)電商模式,,但礙于彼時用戶習慣以及互聯(lián)網誠信短板,,未能有成功者。而近年媒體嘗試電商的典型當屬新浪微博,,以為手握海量用戶和大票網紅資源,,進軍電商唾手可得,,但事實是如今的微博已經淪為阿里的流量入口。
新浪微博電商化失敗在先,,今天網易考拉又宣布以媒體驅動重建電商價值,,媒體思維做電商究竟是光明還是黑暗呢?
新浪微博做電商的諸多限制
限制一:去中心化的誠信缺失
新浪微博作為知名社會化媒體平臺,,其最大特征為去中心化,,信息在去中心化狀態(tài)中自由傳播,這也是新浪微博此類社會化媒體的魅力所在,。但對于電商而言,,其去中心化模式使得用戶多從用戶信息流中獲得產品入口,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解決電商最為關鍵的流量問題,,但去中心化缺乏權威背書,,使得用戶無法獲得較高的用戶體驗,這也是以社會化媒體為主要陣地的“微商”沒落的主要原因,。
去中心化造成平臺誠信的薄弱,,削弱了電商最為寶貴的信任問題,這使得雖然微博體系內孵化出無數(shù)“網紅”,,但新浪微博自己卻無法從網紅經濟中獲得電商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限制二:媒體對電商的影響邊界
從傳統(tǒng)意義上看,媒體做電商多少發(fā)揮其流量以及品牌優(yōu)勢,,在較短時間快速獲得用戶,,也即媒體承擔電商的導流任務,從十幾年前的門戶開始,,這種思維始終如鬼魅一般縈繞在媒體人心頭,。
但事實上,電商不僅涉及流量和品牌,,亦涉及供應鏈,、場景、客服等諸多問題,,媒體理應發(fā)揚其優(yōu)勢不斷擴張其電商的邊界,,媒體也不應該把自己局限在導流的狹小空間內。
考拉果真能發(fā)揮媒體特長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下在此次考拉媒體驅動重建電商價值的具體措施:1.榜單經濟,與全球各地消費榜單合作,,為國內消費者提供便捷了解原產地消費趨勢的信息,;2.直播運營,利用互聯(lián)網的傳播優(yōu)勢,直播產品從采購到發(fā)貨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3.打造購物場景,,變流量導入為場景導入。
以上也即通過借助媒體的品牌和權威性,,擴張媒體與電商之間的邊界,,媒體與電商的關系不再是導流關系,而是上升至“參與者”角色,。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此美好愿景,,網易考拉真的能實現(xiàn)嗎,?
建議大家從以下角度進行思考。
1. 電商平臺品質是否可控
跨境電商近兩年雖然蓬勃興起,,但由于眾平臺產品參差不齊而備受爭議,,買手制電商和平臺自營成為業(yè)內兩種形態(tài)。但事實卻是,,買手電商以及無一手貨源的自營電商接連被爆產品質量丑聞,,不少平臺仍然處于野蠻生長階段。而值得注意的是,,網易考拉其模式為自營電商,,在今天發(fā)布會現(xiàn)場亦有國際知名企業(yè)或經銷商站臺。媒體直播產業(yè)鏈其實是把雙刃劍,,如若模式存在風險,,考慮到風險的不可控企業(yè)是斷然不可能冒險采取此模式的。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