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電商同質化問題嚴重 多家生鮮電商巨頭宣布破產
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以配送生鮮農產品為主要經營業(yè)務的農產品電商發(fā)展時間并不長,可以說是電商的后起之秀,,但其發(fā)展勢頭卻絲毫不弱,,大大小小的平臺紛紛出現,順豐,、EMS等物流巨頭也對此加大了投入,。然而,因為沒有自己的特色,,很少有生鮮電商實現盈利,。并且,就在4月中旬,,生鮮電商巨頭美味七七突然申請破產,。
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以配送生鮮農產品為主要經營業(yè)務的農產品電商發(fā)展時間并不長,,可以說是電商的后起之秀,,但其發(fā)展勢頭卻絲毫不弱,大大小小的平臺紛紛出現,,順豐,、EMS等物流巨頭也對此加大了投入。然而,,因為沒有自己的特色,,很少有生鮮電商實現盈利。并且,,就在4月中旬,,生鮮電商巨頭美味七七突然申請破產。
目前,,國內的農產品電商主要包括網上商品期貨交易,、農產品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一般農產品網絡零售,、生鮮農產品網絡零售等形式,,“其中生鮮農產品網絡零售是目前最火爆,也是大家都在投資的,。”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è)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洪濤表示。
根據艾瑞數據,,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guī)模為47.1億元,,增長80.8%,預計到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guī)模將突破1000億元。同時,,生鮮電商市場也獲得了資本的高度青睞,,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進入2016年以來已有10余家生鮮電商獲得了新一輪融資,。易觀智庫預測認為,,2016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guī)模將突破800億元,2017年則有望超過1400億元,。由此可見,,在生鮮電商領域,其發(fā)展規(guī)模與盈利能力都有著極大的想象空間,,關鍵就看涉足生鮮電商的企業(yè)有何看家本領,。
有專家表示,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推動,,及行業(yè)內技術,、資本、消費觀念等利好因素的影響,,會有更多優(yōu)質企業(yè)入局生鮮電商行業(yè)催生更多模式,,推動電商滲透率增長,生鮮電商行業(yè)將進入加速期,。
實際上,,農產品電商早已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從2005年易果網成立,,2012年本來生活的“褚橙進京”事件,,到如今的順豐優(yōu)選、天天果園,、愛鮮蜂……生鮮電商一直在探討著自己的發(fā)展道路,。然而,大多數電商平臺上的產品主要還是以溢價高的為主,,來自澳大利亞的牛排,、挪威的三文魚、美國阿拉斯加的帝王蟹……打開這些平臺的首頁,,大多第一眼就會看到這些“霸氣”的食材。
“但這些東西我們其實很少會去買,,平時不會總吃這些高級食材的,。”一位愛鮮蜂的用戶向記者表示,她只是偶爾看到優(yōu)惠特別大的時候才會在生鮮電商上購買,。“比如有時候會有9.9元秒殺進口水果之類的,,就會下單,但平時買得少,日常需要的在超市或者菜市場就能買到,,這些平臺上都是進口的,,價格貴而且還需要湊單才能免郵,買不了那么多,。”
而曾在阿里旗下的“喵鮮生”消費過的李小姐則向記者表示,,她偶爾會在上面買一些水果,但很少接觸其他的平臺,。“用這個是因為手機里有淘寶,,有時候順便看到有優(yōu)惠就會買一點,對其他的類似平臺并不了解,,很多名字都差不多也分不出來誰是誰,,感覺小平臺上產品質量不太靠譜。”
正如李小姐所言,,在現在生鮮電商混戰(zhàn)的格局下,,除了阿里、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旗下的,,獨立平臺的成功案例實在是鳳毛麟角?,F在生鮮電商同質化競爭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除了新鮮,、優(yōu)質,、產地直送這類單薄的宣傳詞,更多的只是在用優(yōu)惠券或者返現之類的促銷手段來留住用戶,,同類平臺更多的是在打價格戰(zhàn),。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如果生鮮電商沒有自己的特色,,很難在現在的激烈競爭中生存,。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