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yè)打響隱私保衛(wèi)戰(zhàn)
2017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明確規(guī)定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同樣,,于6月1日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更是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作出規(guī)定。該司法進一步明確了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將受到法律制裁,,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
近年來,,因個人信息泄露給我國居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屢見不鮮,面對日益猖獗的個人信息泄露引致的犯罪,,公眾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逐步增強,,國家立法的腳步正在加快,保護公民信息安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隨著國家強制力的介入開始進入高潮,。
十年來,,電商的發(fā)展帶來我國快遞行業(yè)的突飛猛進,大大小小的快遞公司成為繼互聯網巨頭之后擁有用戶個人真實信息數量最多的行業(yè)之一,。而快遞業(yè)公開倒賣個人信息以牟取暴利這條灰色的產業(yè)鏈不僅存在多年,,甚至成為無法根治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
明面上,,盡管各家快遞公司皆禁止工作人員泄露客戶信息,,但“快遞單”的流轉總是要經過許多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信息泄露風險,,而且違法成本極低,。如今,這一局面即將被打破,,《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guī)定,,竊取個人財產信息50條即可能構成犯罪。其中明確了個人信息包括姓名,、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等,而這些信息通常都會出現在傳統的快遞面單上。
A“隱私面單”主動出擊
今年1月,,北京市民陳女士簽收了一單圓通快遞員送來的快件,,發(fā)現包裹上的快遞單和往常不一樣,面單上并未顯示姓名,、手機號和地址的全部信息,,手機號碼中的四位數字被*代替,地址中的詳細小區(qū)和樓牌號碼也用同樣方式隱去,。陳女士的第一感覺是:再也不用太擔心隨手丟棄的個人信息會泄露了,。
繼圓通速遞向普通用戶推出了進行加密處理的“隱形面單”以來,今年上半年陸續(xù)有多家物流企業(yè)上線“隱私面單”業(yè)務,。從4月下旬到5月上旬,,菜鳥網絡聯合EMS、百世快遞,、中通,、申通,、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等主要快遞公司,上線了隱去收件人電話的隱私面單,,并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一服務,。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通過手持設備掃描錄入信息,寄件人的個人信息通過這一設備經云端傳入終端服務器,,這些面單連快遞工作人員也沒有查看的權限,。
近年來,繼電信,、房地產,、銀行等傳統行業(yè)之后,快遞行業(yè)成為新的公民信息泄露“重災區(qū)”,。在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第一大市場的背景下,,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快遞公司,對于解決網購用戶信息泄露的問題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普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信息安全,這讓物流行業(yè)意識到了問題的緊迫性,。
無獨有偶,,5月17日,順豐快遞推出端到端全流程信息安全解決方案,,新版“豐密面單”集合了順豐最新的加密技術,。在此面單上,除對姓名,、電話等敏感字段進行隱藏外,,連客戶的地址信息也將由編碼代替。除此之外,,包括收派員,、客服等快遞企業(yè)內部可能接觸到用戶隱私數據的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全流程隱藏,消費者跟快遞員之間的聯絡電話都將雙向隱藏,,從而堵住了用戶信息從快遞企業(yè)內部流出的關鍵漏洞,。據悉,順豐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地址編碼的工作,,以編碼來取代用戶的具體地址信息,。業(yè)內人士認為,如果順豐能夠實現將客戶具體地址都以編碼來代替,,相當于實現了跨領域的數據協同服務,,將為快遞乃至整個物流行業(yè)的信息安全保護帶來質的飛躍。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