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同舟”,救不了騎手
評價,,是虛擬世界的權力具象,。
社會學范疇中,權力特指人與人之間的特殊影響力。
樸素認知中,,權力意味著某個項目來年還要不要給你,,某個崗位機會你能不能拿到,到底是直接槍斃還是死緩,。
利益的剝奪,,利益的賦予,程度的變更,。
虛擬世界中,,流量等于利益。評價,,是左右流量的重要武器,。
一、 權力結構
11月26日,,美團外賣在成立七周年之際,,對外發(fā)布“同舟計劃”,。
據(jù)悉,,這項計劃是召開53場騎手懇談會,針對騎手反應的取送餐機制,、申訴機制等43條焦點問題推出,。
其中,廣泛引起大眾關注和討論的點在于,,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yè)群總裁王莆中表示,平臺將增加騎手評價商戶的功能,。
小小的底層改動,,意味著騎手權力的大幅提升。
整個外賣系統(tǒng)內部,,一直存在的是四方角力,。
平臺擁有著算法權力。外賣員接單的多寡,,商家的曝光流量,,訂單成交后的資金周轉周期,都在平臺的一松一緊之間,,是頂層的規(guī)則設計者,;
用戶擁有著流入資金的權力。想吃哪家吃哪家,,想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以及想不想花錢,要不要在這個平臺花錢,,均在用戶的自由意志下,。顧客是上帝,,用戶是被討好者;
商戶擁有著B端供貨的權力,。菜品的質量,,清潔度,供貨速度,,直接決定著整個平臺的調性,。在互聯(lián)網(wǎng)外賣市場初期,商戶是被平臺積極爭取的對象,,推廣的覆蓋面,,同商戶之間的良好關系,某種程度上是餓了么和美團直接較量的關鍵維度,;
至于騎手,?
騎手沒有權力,打工人要什么權力,?
由于權力結構不同,,平臺一般隱于幕后制定規(guī)則,維持平衡,,只在糾紛時出面裁決,。
當糾紛出現(xiàn)在用戶與騎手之間,平臺一般會傾向于保障用戶的利益,。
當糾紛出現(xiàn)在商戶與騎手之間,,基于雙方可替代性的考量,平臺也會傾向于優(yōu)先安撫商家,。
舉個例子,,在美團的懲罰機制中,有一個概念叫“物流責任”,,即顧客下單商家接單之后,,在騎手配送過程中被取消訂單。每單對騎手罰款500元,。
此外,,在平臺推出了超時賠付功能后,出現(xiàn)了某些消費者惡意“薅羊毛”行為,。消費者投訴便能獲得賠付,,同時騎手將被罰款。
這是底層權力結構的必然趨勢,。
二,、薛定諤的騎手
疫情期間,全國美團外賣員新增58萬。
7月20日,,美團發(fā)布了《2020 上半年騎手就業(yè)報告》,。報告顯示,2020 年上半年,,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shù)達295. 2萬人,,同比增長16.4%。
但是,,絕大多數(shù)都是通過服務商和站點管理人員外包的方式來獲得的就業(yè),。
一個客觀情況是,美團需要三百萬的騎手來支撐其1.8萬億元的市值,,但美團沒有能力去負擔三百萬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的管理,。
這真的很復雜。
如今,,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民眾對外賣小哥產(chǎn)生了階級共情,同情達到頂峰,,這一情緒也在今年9月被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tǒng)里》所引爆,。
但前些年,美團最擔心的是,,外賣小哥的低素質行為,,將帶來民眾與該群體的對立,進而牽連平臺自身,。
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2017年,,南昌的張女士在美團點了一份外賣,,因送餐交接摩擦被外賣小哥暴打,口稱“丟工作也要打你”,。
2016年,,上海浦東一名90后女性租戶,點了4次外賣,,均是同一外賣員送餐,。
最后一次,這個外賣員破門而入,,將該女性捆綁并強奸,。
2019年12月,武漢一名外賣小哥與商戶店員發(fā)生口角,,隨后事態(tài)失控,,外賣員用刀刺死了店員。
我們不能說,這就是資本逼著人民作惡,。
這樣的說法,,對那些抗受壓力且依然遵紀守法的沉默大多數(shù),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但另一邊,,我們更不能說,這就是隊伍大了,,難免混進幾個壞家伙,。
群體行為中,將惡歸于個體素質差異,,是最偷懶的行徑,。
這樣的認知,將縱容不平衡的系統(tǒng)越長越大,,進而使承壓的一方,,以一種破壞性的,社會無法承擔的方式來釋壓,。
在臨界點到來之后,,要么,他是被壓迫的階級兄弟,,要么,,他是不穩(wěn)定的社會破壞分子。
在那之前,,騎手在薛定諤的盒子里,。
表面來看,外賣小哥于系統(tǒng)中,,缺乏的是申訴的渠道,,是與商戶、平臺博弈的權力,。
目前美團所做的,,也就是在技術層面,補上了他們早就該做的功課,。
“評價商戶”功能的推出后,,那么在與店家發(fā)生矛盾之后,我除了刺死他和忍氣吞聲之外,,又多了其他的選擇,。
同樣的,騎手申訴處理流程的搭建,,也為騎手提供了一個自我解釋的機會,。
但我們仍需要保持觀望的是,,美團到底有多大的決心來解決這件事?
商家被騎手打差評后,,是否真的會降低其接單的權重,?在賺錢的硬性需求面前,騎手又有多大的意愿去拒絕低評價商家的訂單,?
騎手申訴流程的搭建是否有意義,?
這其中將帶來的行政成本上升美團是否有預期?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扯皮,,平臺是否真的要深度介入其中,?平臺的客服體系,是否又真的有能力判斷所謂的“公平”,?
三,、活人需要歸屬感
美團沒有能力去負擔三百萬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的管理。
這不是詆毀,,這是客觀事實,。
在國內,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普遍承受著極大壓力,。從富士康到新東方,,無一不如此。
倘若想從根本來解決上述問題,,美團要做的絕不是簡單的技術功能調整,,而是必須動大手術。
對比四通一達的快遞員和順豐,、京東的快遞員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到,,其工作狀態(tài)有著天壤之別的差異。
無他,,歸屬感,。
劉強東再因為“兄弟”被嘲諷,我們也必須承認京東物流在給予員工尊嚴感上的努力,。
哪怕只是簡單的全額交五險一金,哪怕只是做了一個評價商戶的功能接口,。
關于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我一向秉持著這樣的觀點:
做,比不做要好,;真的做,,比裝著做要好;裝著做,,比裝都不裝要好,。
因此,,關于美團的此次功能改動,我的評價一定是正面的,,贊許的,,舉起雙手,熱烈歡迎的,。
但再往前一步,,美團才有可能觸及到這一問題的真正核心:騎手的歸屬與身份認知。
帶著兔耳朵,,穿著黃衣服,,騎著小車車,他們依然不會覺得自己跟美團有任何歸屬關系,。
這不僅僅是待遇問題,。
效率和財務報表逼著現(xiàn)代企業(yè)將人工具化,但人不可能沒有精神世界的需求,。
上個世紀的石油工人,,他們比美團騎手可要苦得多,但王進喜愣就是跳進了泥潭里,,內心充滿著驕傲與豪情,。
差異就在于三個字:歸屬感。
文化宣傳上,,是否高層要頻繁出面,,宣稱兄弟情誼?
工作體量上,,是否要設置最高接單量級,,杜絕騎手的疲勞駕駛?
社會活動上,,是否要定期組織員工聯(lián)誼,,籃球賽,相親會,,安全培訓講座會,?
人文關懷上,是否要為全體員工繳納意外保險,,給予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關懷,?
美團的高管看到這樣的建議,第一反應大概會覺得扯淡,。
對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來說,,這樣的做法也確實十分陌生,但對美團來說,,這是你的特殊“國情”,。
尤其是當你的業(yè)務,,必須建立在三百萬員工的基礎上時。
在機械勞動這一層面,,人確實不如機器好用,。
要么,你花大價錢投資在無人配送領域,,及早取代這一批低效勞動力,。
要么,你就投入精力物力財力,,營造騎手的歸屬感,,一方面降低潛在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形成自己特有的競爭壁壘,。
但目前來看,,美團在上述兩個方向均沒有重點投入。
2019年12月22日,,武漢那名32歲的外賣騎手刺死店員后并沒有逃跑,。
他隨手拿過一個凳子,給自己點了一支煙,,平靜地看著來往的人群,。
在那之前,沒人在乎他,。
在那之后,,他也不在乎這世界。
抽煙的那一刻,,他只想歇一會兒,。
相關新聞:
0條評論
網(wǎng)友評論